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12月3日,計算機學院教工黨支部及部分學生黨員骨幹在院黨委書記錢海同誌的帶領下,來到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涇縣雲嶺是革命老區,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舊址6處,省級文物保護舊址3處。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間,新四軍軍部設在此地,指揮華中敵後各抗日戰場的新四軍部隊。1938年新四軍軍部進駐雲嶺,3年多的時間裏,在黨的領導下,新四軍戰士活躍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敵,留下了許多抗日英雄事跡。1941年1月,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 餘人從雲嶺駐地出發往長江以北,在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餘人的包圍襲擊。新四軍部隊英勇奮戰7個晝夜,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除2000餘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和被俘。
黨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烈士群像彰顯著革命先輩的情懷,敘事浮雕講述著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青鬆掩映,紀念碑聳立入雲,凝鑄著後人對先烈們的由衷敬意。陵園的墓碑群前,黨員們久久徘徊不去。碑文中的烈士們有的不到二十歲就英勇捐軀,有的則犧牲在革命勝利的前夜。血與火的時代距離我們已漸遙遠,舊地追憶往事,更讓人珍惜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
隨後,黨員們來到了新四軍軍部舊址,先後參觀了新四軍參謀處、秘書處、機要科等作戰機構,還有葉挺、項英、周子昆等同誌的辦公室和舊居。每一間房屋都樸素而簡陋。就是在這些略顯“寒酸”的窄小房間中,革命者們指揮了新四軍各縱隊在大江南北和華中地區的抗日戰場進行了1340多次戰鬥,殲滅日偽軍132多萬人。反對享樂主義、杜絕奢靡之風,革命先輩們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最後,黨員們參觀了王稼祥故居。王稼祥同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對外工作的開拓者之一。這位典型的學者式的革命家的事跡,讓大學校園的黨員教師們頓生親切之意。在革命時期,他始終從中國人的立場考慮國際問題,麵向世界時又總是立足於中國的實際。從王稼祥同誌的生平中,我們領略了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愛國情懷、堅定的政治立場、開放通透的大局觀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此次赴涇縣“主題黨日”之行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七十多年前的風雲激蕩,革命者的理想和熱血、堅毅與情懷,都深深地感染了大家。透過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黨員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年代黨員們的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當今的中國正走在民族複興的偉大征程上,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優秀黨員,嘹亮雄壯的《新四軍軍歌》正激勵著我們去不斷思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