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2月11日電(汪瑞華)在工業流水線尤其是製造業上,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早已不是新鮮事,比如汽車焊接、麵板噴繪……但這些所謂的機器人應用,實質上都是替代了簡單的組裝流程和設計好的特定環節。
機器人抓取,一直以來都是機器人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也是多年來機器人應用的一個瓶頸。
12月1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柔性手爪,從現場演示的效果來看,該機器人手爪在碰到陌生物體的時候,不僅能夠自主地判斷物體形狀和大小,還能輕而易舉地實現對物體的抓取,小到一支簽字筆,大到日用暖水瓶,包括豆腐、蛋糕、玻璃、書本和紙張,能抓能放都不再是難題。
這一科研的進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機器人擁有了一雙和人類一樣靈巧的雙手的時候,可能也就意味著,人類的雙手將在更多的場景中被解放出來。
中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小平接受媒體采訪。
中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小平告訴記者,當前的機器人,更多是關注手臂,其實在整個機器人的應用中,手爪才是更大的難點。
在工業領域,過去應用的機械手臂末端,都會安裝有末端執行器。但隨著工業向智能製造轉變,這就對機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末端夾持器,也就是俗稱的機器人手爪。目前機器人領域解決末端夾持的辦法,還局限在一對一地設計並裝上專門夾具,不僅成本高而且操作複雜,據不完全統計,專用夾具的成本已經占到機器人成本的近4成。
一直以來,機器人末端夾持器是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部件之一,由於其重要性和研發難度,近年來已成為這些領域中機器人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雖然國外研發機構多年前就研製出了外觀十分類似人手的機械手爪,售價高且不說,使用效果還不理想。
陳小平介紹,機器人手爪的三個主要技術指標,即抓握性能、易控性能和製造成本,中科大自主研發的柔性手爪在這三個指標上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不僅可抓握的物品種類多,包括剛性、柔性、易碎和光滑物體,而且抓握操作的控製十分簡便,特別是製造成本極大降低。
據了解,中科大在柔性手爪的研究中突破了傳統思路,以獨創的“容差性”為指導思想,在手爪硬件組成、工作原理和控製原理上進行了原始創新,形成了“剛柔合一”的新技術,為解決服務機器人、智能製造機器人末端夾持器瓶頸問題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陳小平告訴記者,過去機器人依靠的是精確性,要精確的感知和精確的控製,在應用過程中隻有通過大量的傳感器獲取大量的精確數據,才能實現預設操作的精準度。
“與之相反,容差原理不需要高精度,有個大概的感知即可完成對物體的抓取。而且同一個手爪不需要通過調整程序、結構和參數,就可以實現對不同對象的抓取。”陳小平說,目前柔性手爪的製造成本在幾千元,預期量產後成本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陳小平透露,該柔性手爪將用到188金宝慱体育版 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可佳”身上,隻需要換上柔性手爪,“可佳”的性能就會大大提升。後期還將有望在養老服務、智能製造和商業物流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
(稿件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