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真相,銘記曆史

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智能物聯、智能計算黨支部聯合開展 《裏斯本丸沉沒》觀影活動

發布時間:2024-10-30瀏覽次數:10

       2024年10月13日19:00,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智能物聯、智能計算黨支部聯合開展集體觀看記錄片《裏斯本丸沉沒》的觀影活動,來自兩個黨支部的共計45名黨員、積極分子參加了本次活動。

       《裏斯本丸沉沒》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曆史:1942年9月,裝載1816名英軍戰俘的“裏斯本丸”號貨船從香港駛向日本,日軍並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標誌,導致船隻在中國舟山東極島海域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中國漁民冒著生命危險救起384名戰俘。

       該片導演輾轉多國進行采訪和資料搜集,包括僅存的幸存者、曆史學家以及相關人士的後代,通過口述史、照片、信件等素材還原了這一事件的真相,展現了戰爭背景下的人性黑暗麵與超越國仇家恨的人性光輝。影片中采訪的這些老人們當年都隻是孩子,有的孩子孤獨度過了沒有父親的童年;還有剛剛新婚戀人天各一方,從此命運把他們拋到生死兩別;又或者是寫好書信的哥哥,把家庭托付給僅有5歲的弟弟……一段段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戰爭的慘烈,也明白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

       從當時的政治局勢看,英國仍是中國香港的侵略者,但在二戰期間,中英同屬反法西斯同盟國,共同對抗日本侵略者。但中國漁民可能並不完全了解這些深層的政治背景,他們的行動更多基於直接麵對的生命危機以及對受難者的同情心。東極島的漁民幾乎全部出動,不顧日軍的射擊,展開冒死救援。由於暴行有了見證者,日軍擔心惡行暴露,最後隻得停止了射擊。在麵臨生死存亡的情況下,漁民們自發的救援行為完全超越了國籍、種族或政治立場,在戰爭這樣極端情況下,人與人之間仍然存在深刻而純粹的同情心與互助精神,並足以跨越國家。

       通過追隨影片一起探索這一段真相,我們要讓沉沒的故事不再“沉默”。這些俠義勇敢又低調淳樸的先輩應該被記住,他們於槍林彈雨中拯救跨域國界的受難者的曆史應該被記住。我們在感悟到戰爭的殘酷的同時,也能體會在麵對人類最惡劣的暴行時所能施予的善。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應該銘記曆史,時刻警鍾長鳴,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有備無患、居安思危,決不允許曆史的悲劇重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