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研究生高性能第1黨支部成功舉辦了一場以“一切為了人民——從敘利亞變局出發”為主題的黨日活動。活動聚焦跌宕起伏的敘利亞局勢,通過曆史與現實的梳理,引導全體黨員深入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與獨特優勢。這次思想盛宴激發了黨員們的深度思考與熱烈討論。
活動中,彙報人張鴻波簡要回顧了敘利亞的曆史發展與現狀。他從敘利亞在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講起,概述了這一地區如何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殖民瓜分、獨立與內戰的曆史進程中反複掙紮,並重點講述了2024年底敘利亞局勢突變的背景與關鍵節點。他指出,敘利亞內戰持續多年,外部援助缺乏、宗教派別矛盾以及政府治理失效是導致社會動蕩的核心原因。這些分析為與會黨員提供了理解中東複雜局勢的切入點,也引發了大家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
2025年1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發展。這一模式不是對西方現代化的簡單複製,而是立足中國國情,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奮鬥目標。
討論中,黨員們從不同角度分享了思考。王永福同誌以沉痛的語氣提到,敘利亞的動蕩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百姓流離失所,這讓他更加體會到國家穩定對人民幸福的重要性。他表示:“隻有社會穩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核心目標之一。”
楊震同誌提到,在敘利亞內戰中,不同群體的聲音和訴求被戰爭掩蓋,形成了社會裂痕。他強調:“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應注重傾聽各方聲音,確保不同群體的合理訴求能夠得到重視,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
武希俊同誌則從國際援助的角度出發,指出在敘利亞局勢中,及時有效的援助能夠緩解民眾困境。他聯想到中國的扶貧和社會保障體係,認為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他說道:“我們黨始終將人民需求放在首位,快速回應人民的困難,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支部書記張輝老師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敘利亞的經驗教訓警示我們,國家的穩定發展與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關。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支部黨員們要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這一理念,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的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深化了研究生黨員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進一步堅定了大家以人民為中心、為民族複興貢獻力量的信念。黨員們紛紛表示,將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