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每個人心裏都住著一位畫家!5月12日晚九點,參加完OH卡潛意識探索遊戲的時渝童同學捧著剛領取的刮刮畫,笑著和同伴分享活動感悟。在5月10日至12日期間,計算機學院2024級本科3班精心策劃的心靈奇旅心理健康節係列活動,讓同學們在知識碰撞與藝術療愈中完成了一場特別的自我探索。
線上競技:心理知識“碼”上開賽
5月10日至12日,由心理委員陳思思特別設計的心理知識競賽在雲端啟動。21名參賽者化身知識解“碼”員,在科大心理中心資料、情緒管理技巧、心理谘詢常識、心理問題處理主題關卡中展開角逐。經過兩日激烈競爭,杜安等五位同學憑借紮實的心理學知識儲備摘得優勝獎,特製的香薰擴香石在次日便氤氳在了獲獎者的書桌前。而似落葉般靜美的“四季之葉”金屬書簽,則成為其他16名參與者珍藏的紀念品。“題目裏心理中心預約的電話號碼我都記得!”陳安達同學捧著到手的香薰禮盒笑道。
線下探秘:OH卡裏的心靈方程式
5月12日晚的第五教學樓5205室化身“潛意識實驗室”,在安徽省現代心理學研究院史誌紅、梁科雲兩位導師引導下,10名同學通過OH卡展開自我對話。當繪有抽象圖案的卡牌與同學們的生活片段碰撞,計算機少年們展現出代碼之外的細膩感知。“圖片裏的房間雖然被兩堵牆牢牢圍住,但是在它前麵有一扇明亮的窗。我覺得這張圖片就是我眼中的自己,雖然有時候會被一些東西束縛,但是在我前方,永遠有一扇窗,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趙學宇的分享引發了陣陣共鳴。
穿插其間的互動環節更顯巧思:“心有千千結”遊戲中,不管同學們走得多散,手牽手找到同伴之後,總能解開所有的“結”;在“正念冥想”環節,常年與屏幕對視的雙眼在燭光中緩緩閉合。活動尾聲,刮刮畫、國畫白描等藝術療愈工具成為新的情緒“接口”,帶著油墨香的材料包被同學們塞進書包,繼續未完的心靈調試。
班主任王海龍老師和班委們辛苦籌劃組織的這場融合科技感與人文關懷的心理健康節,不僅為同學們打開了自我認知的新視窗,更讓剛組建半年的班集體找到了獨特的情感聯結密碼。據悉,班級會持續開展藝術療愈等活動,為每位同學發放刮刮畫、國畫白描、《夢幻花園》繪本等療愈工具,讓這次心靈奇旅的漣漪持續蕩漾。